发布日期:2023-07-23来自:李延坤浏览次数:5427
2023年7月23日,星期天,节气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指炎热之极,天气会更加酷热闷人,在户外尤如到了“桑拿房”。
夏季时节,火气通于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汗为心液,暑热太过则耗气伤阴。因此,中医专家表示,大暑养生关键在【养心阴,护脾气】,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日常起居,防暑避热
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和活动,尤其是阳光直射的户外、高温高湿的密闭环境。
建议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正午时分在阳光下的长时间暴露,平时穿着透气、轻便、宽松的衣物,工作1~2小时后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适量饮用盐开水、茶水、酸梅汤、绿豆汤等。
喝水时,不要喝得太快,也不要喝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不要在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洗头冲凉,不要立即站在空调下吹强风,以防止舒张状态下的血管因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的冷刺激而导致血管痉挛或强烈收缩,从而引起脏器缺血而并发疾病。
二、情绪稳定,安心度夏
老话说的好:心静自然凉。在炎炎夏季,更容易出汗、乏力、胸闷心悸、口干多饮、尿赤便秘、失眠多梦等症状;因此,建议你要保持心情平和,要戒燥戒怒,这样才能安心度夏。
一静可以制百动,世事无常,起落沉浮,我自闲庭信步。心浮气躁者,一事无成。沉着冷静者,百福自集。
三、睡眠充足,运动适宜
在使用空调或电风扇时,不要长时间直吹,注意腹部、背部保暖,略加披肩、空调被,以免感受风寒,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无力、关节酸痛等症候。早上顺应大自然阳气的升发,宜早起;清晨或晚上可适量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微微出汗即可。
四、饮食多样,健脾养胃
在炎炎夏日,我们往往爱吃生冷瓜果及凉饮,有时会饮食不规律、暴食饱食,进而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湿邪内生,内外湿邪合而为病,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身重疼痛、神疲倦怠症状。
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多样化,并以清淡易消化类食物为主。可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或煮粥时放一些淮山药、茯苓等药食同源的食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此外,可以吃一点苦味的蔬果,如:苦瓜、莲子、荷叶等有助于清热去火、健脾除湿。
我们还要多吃一些开胃消暑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南瓜、西瓜、黄瓜、丝瓜等,也可以做成如绿豆汤、冬瓜汤、银耳百合汤、冬瓜海带汤等食用。适当增加酸性食物,如食醋、番茄、山楂、柠檬等,既有利于酸甘化阴、养护阴液,又有助于柔肝调脾、开胃消食。此外,在食用肉类、鱼类等荤菜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油腻的食物,少饮酒,防止内生湿热,损伤脾胃。
五、中医中药,防暑解暑
大暑节气,亦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冬病夏治是中医养生治病方法,适用于每逢冬季容易发病的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骨关节病、慢性肠炎等疾病,以及阳虚体质的人群,通过三伏贴等中医疗法,借助自然之阳气,起到散寒祛邪,增补阳气,活血通经的作用,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在大暑时节,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请尽快就近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重庆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官网www.henghe1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