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1-20来自:重庆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浏览次数:2087
每年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它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个时间段正是天寒地冻万物封藏之时。在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不论是民间俗称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还是《黄帝内经》中说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都在提醒着我们冬天不“养藏”,对身体健康不利。
那么,“冬藏”到底藏什么呢?冬三月怎么养藏会对身体有利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冬藏就是到了冬天,我们应该进行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然而,很多年轻人不重视这些,认为自己身体好,底子厚,经常熬夜、吃饭凑合、冬天不注意保暖……这样的行为,都是与冬藏相背的,是在透支身体健康。
我们要像存钱一样把阳气收藏好,积蓄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冬天过后身体还是杠杠的。
冬季养生,主要是要藏肾阳。阳气在体内藏得足够充实,我们的身体在春天才能保持能量和活力,不易生病。如果不注意在冬季闭藏阳气,到了春季也会出现四肢软无力、畏寒等表现。
冬季温度过低,容易消耗阳气,导致经络不畅,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发生疾病。所以,冬天首先应避寒就温,护藏阳气,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脚、肩膀、腹部的保暖。
在起居方面,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卧是因冬季昼短夜长,太阳落山早。我们无法做到古人那样“日落而息”,但有一点,应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以保证七八小时的睡眠。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吃一些具有温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此外还有黑米、桑葚、山药、枸杞子、红枣、核桃、黑芝麻、板栗、枸杞、海参、鹌鹑蛋等,起到补肾填精、温阳益气的功效。
在情绪方面,我们要做到“内敛宁静”,不要轻易动肝火,不宜思虑太多,防止情绪波动过大。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多吃养心安神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百合、莲子、小米等。
在运动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晨练不要太早,等阳光出来再晨练。运动强度也不宜太大,身体微微有点发热即可。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激烈活动的时候,皮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
项大鹏
主任中医师、教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委员、专委会主任
重庆市公共卫生疾病救治中心学科带头人
重庆市沙坝坪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项大鹏主任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五十余年,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主治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骨关节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常见多发疾病。
项大鹏主任认为,冬天如果因为受寒出现身体经络不通、疼痛麻木等现象,可以适当通过中药调理或进行艾灸调理。冬天不要经常去做拔火罐、洗桑拿、刮痧等,避免被外力干扰损耗人体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