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0-15来自:重庆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浏览次数:2124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1999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带领的团队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对小鼠身上的特定“穴位”进行微弱的电刺激,能促进小鼠的抗炎作用有效降低患有脓毒血症小鼠的死亡率,并揭示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理。
这种电刺激的治疗方法类似中医针灸。此前,关于针灸是否有效、为什么有效等问题,西方医学界一直对此存在争议。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要把电针灸发展成为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就必须确定刺激“穴位”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生物学机理在发挥作用。
《自然》杂志(Nature)的评论文章指出,马秋富团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神经元分子标记,针对其设计特定的刺激方法,可以调节身体机能。
研究人员在患有脓毒血症的小鼠身上,找到其后肢“足三里”穴位(ST36),并对其进行了电刺激。发现这样做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
这也就解释了此前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个现象:刺激足三里可以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使身体释放抗炎物质,而刺激天枢穴(ST25)没有这样的效果。
为了确保激活神经元不是机械刺激带来的改变,研究人员还用光遗传学方法激活了Prokr2神经元得到了一样的抗炎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神经元受到的刺激强度不同,会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受到低强度刺激时,它们会pick迷走神经-肾上腺这条路线,驱动肾上腺释放抗炎物质。受到高强度刺激时,则会诱发独立于PROKR2ADV神经元的脊髓交感神经反射。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可以为优化生物电刺激的参数铺平道路,以驱动不同的自主神经通路来治疗特定疾病。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原标题:针灸研究登上Nature:哈佛团队找出刺激穴位治疗疾病背后原理